当前位置:首页
> 专题专栏
> 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专题
> 领导谈监管
|
||
守好百姓“救命钱”维护基金安全不放松——无极县医疗保障局 李永志
自无极县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,在市医保局的指导和支持下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,紧贴医保工作实际情况,以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为动力,以落实基金风险防控、医疗保险改革等重点工作为抓手,以依法经办及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保障为宗旨,进一步强化基金安全工作,确保了我县医保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一、全县医保基本情况
无极医疗保障局成立于2019年1月,行政编制8人,辖三个科室。下设医疗保险服务中心,为事业单位,编制31人,业务科室九个。我县2019年城乡居民参保人口达到461664人,参保率98.87%,职工医保参保人口20764人,参保率98%。我县的职工医保基金到目前有所结余,但是居民医保基金从2018年已经出现不小的亏损,随着各项基金支出的加大,亏损日趋严重。由于是新成立的单位,基金监管队伍人员不足,缺少专业人才。各医疗机构过度治疗、过度检查等违规违约行为时有发生,基金监管形势不容乐观。
二、基金监管的主要措施及成效
我们医保局针对基金监管难题感觉责任巨大,为了管好老百姓的生命钱,我们局党组将维护基金安全作为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,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项。
(一)加大宣传力度,强化舆论引导
为了稳步推进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工作,落实监管责任,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。我们通过电视、网络、公众号、微信、明白纸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医疗保险政策法规,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险的认知程度和了解,增强参保群众的维权意识,实现全民参保工作全覆盖。我局利用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月,结合扶贫工作主动送政策到村入户,共印发明白纸10万份,各类宣传包、雨伞3万个,做到了维护基金安全举报电话人人皆知。我们还定期对医药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,让他们知道更多的医保政策,让他们规范医疗行为,不敢逾越政策红线。使全县医疗行业风气焕然一新。
(二)加大打击力度,持续高压态势
加强基金监管工作,有效维护医保基金安全。1、加大现场检查力度。现场检查小组采用“高频率、不定时、不定次”的检查方式,有力的打击了基层医疗机构诱导参保人员住院、虚构医疗服务、挂床住院等违规行为。使基层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和住院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%以上。2、建立医保基金监管专家库。我县随机从专家库中抽调医师、财务、医保人员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,重点查处降低入院标准、过度检查、过度治疗、过度用药等违规行为。通过专家的检查,医疗机构收治的住院病人质量明显提高,医疗服务更加规范。我局通过医保基金日常监管活动、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、群众举报案件线索的调查处理,一年来我局通过医保基金日常监管活动、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、群众举报案件线索的调查处理,共现场检查全县定点医院224次,查处违规医院46家,解除协议1家,暂停协议2家,约谈3家,整改6家,扣款36家,共扣除违约金62.2万元;到定点药房检查121次,查处近期药品30余种撤架销毁,扣除违约金1698.8元,有效维护了医保基金安全。
推进基金监管“百日攻坚”工作。按照省市的文件具体要求,组织开展对深泽互查。按照石家庄市医保局统一安排部署,执行对井陉中医院的飞行检查,通过对该医院的全面检查,发现医师超范围执业、超限用药、违规收费、串换手术费用、虚记医疗费用等问题。从互查、飞检中总结经验,找出共性问题结合省市的具体文件、会议精神,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了约谈警示教育,并对问题进行培训讲解,并邀请卫健局局长参加了警示教育约谈会议。对定点医疗机构起到了良好的警戒作用。
(三)加强智能审核,实行预警机制
通过智能审核对出现问题的按程序进行扣款,比如限制定点医疗机构均次费用,总额管理,对超出部门不支付的原则,在2019年职工智能审核扣除145300万元,居民智能审核扣除199577元,为基金监管提供了有理数据管理。进一步完善医保基金预警机制。利用医保基金动态预警机制,加强对基金使用情况的智能监控和实时监控。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,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,监管手段智能化。通过核查、大数据分析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主要指标运行情况,对基金使用出现异常的定点医疗机构及时预警,防范基金风险,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。
(四)完善监管体系,提高协议监管能力
一是严格落实协议管理制度。进一步明确定点医疗机构需要承担的责任、义务及违规处罚措施,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。现场考察定点医疗机构29家,其中,直接签署协议3家,先签署协议后整改22家,先整改后签署协议3家,不再签署协议1家。二是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。通过规范住院标准,明确费用支出考核指标,执行住院费用公示制度,促进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“合理用药、合理检查、合理治疗、合理收费 ”制度的落实,切实解决老百姓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的问题。三是加大对逐级转诊制度的宣传力度,严格落实逐级转诊制度,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外伤报批调查机制,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转诊考核制度,严格控制转诊率,切实降低域外住院率。
(五)总额控制,有效调节次均住院费用。一是按照一定标准分配定点医疗机构年度住院总额费用,按月拨付,年终结算。各定点医疗机构不能超出全年总额预算,超出部分不予拨付。二是探索单病种定额付费方式和打包付费模式,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,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。三是住院次均费用控制,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不得高于预算所规定的住院次均费用,如高于规定次均费用,高出部分的费用医保不予拨付。四是建立重大病例申报制度,对花费数额巨大的几类大病(病种已下发),医疗机构可向医保中心提出申请,经核实认定后此类病例的费用不纳入次均费用考核。
三、存在的问题
(一)医保基金日趋紧张,有亏损的苗头。原因是惠民政策相继出台,报销比例增大;群众健康意识增大,住院人数增多;住院费用每年递增;三甲以上医院住院费用过高等。
(二)基金监管队伍不完善。监管人员缺乏,更缺少业务人才,发现医药机构深层次违规违法行为难度较大。
(三)医疗机构违规医疗行为根深蒂固。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参保对象对欺诈骗保行为认识不够,需要完善制度,形成长效机制,以达到不敢骗、不能骗的效果。
(四)公立医院逐利现象普遍,很难回归公益性。出现了医院和医保部门的利益博弈。
(五)存在一些制度漏洞。个人账户套现难以控制,门诊和住院不同待遇,致使挂床现象普遍存在。
四、今后努力方向
(一)推进县内医共体建设。结合医改,以资源共享、分工协作为重点,以县级医院为牵着单位,组建县内医共体。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,推进基层医疗机构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。
(二)聚焦监管重点,实施精准监管。对医药机构多发、高发的违规行为,重点打击,分类检查。对检查中问题过多,违规次数过多的医疗机构重点监控,扩大打击震慑效应。
(三)各科室形成合力,提升监管能力。对定点医药机构的现场检查、飞行检查、智能审核、费用监控和保证金管理等管理科室,形成合力,开展创新监管方式。提升基金监管队伍素质,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基金监管队伍。
(四)聚焦基金监管,建立长效机制。建立部门联动机制,联手打击,各司其职,形成合力;健全举报机制,形成全社会参与,人人监督,欺诈骗保无藏身之地的良好环境;完善内控机制,对内部人员严格管理,不出内鬼,进一步做好基金防控。
(五)打击欺诈骗保永远在路上。借2020年度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活动东风,把活动成果转成工作成效,依据市医保局下发的【2020】年1号规、2号规具体规定实施基金监管工作,并持续开展打击骗保专项行动,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力度,巩固战斗成果。 |
||
|